三双搭平台 新师逐梦行 市一中江北分校多举措为新教师成长保驾护航
发布时间: 2025/11/7 18:00:00 来源: 教科研室 作者:
市一中江北分校多举措为新教师成长保驾护航
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。为深入贯彻《铜陵市新教师教学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方案》,打造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的青年教师队伍,市一中江北分校系统谋划,精准施策,构建起以“双导师、双培训、双考评”为核心的“三双”培育体系,全方位、多举措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保驾护航,助力他们从“站上讲台”到“站稳讲台”再到“站好讲台”的跨越。
一、 双导师引领:构筑“实践引路+专家领航”的成长支撑
为消除新教师入职初期的迷茫与孤立感,学校创新实施“双导师”结对模式,为11名新教师同时配备了两位引路人:一位是本校经验丰富的“老教师”,负责日常教学的“实践引路”;另一位是来自市一中的“专家型”教师,提供高屋建瓴的“专业领航”。
这一模式确保了新教师成长路径上“月月有计划,周周有活动”。本校导师如同“贴身教练”,从备课、上课到作业批改、课后辅导,进行手把手的指导,及时解决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难题。
在“青蓝工程”校内公开课周期间,各教研组组长与指导教师深入课堂,依据《课堂教学评价量表》,为新教师的教学进行“精准把脉”。而市一中导师则如同“特聘专家”,定期通过听评课、专题讲座、线上交流等方式,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,帮助新教师开阔视野,提升专业格局。
二、 双培训赋能:夯实“教学能力+管理艺术”的职业根基
新教师的成长,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提升,更是综合育人能力的锤炼。学校紧扣新教师的核心需求,同步推进“课堂教学能力提升”与“班主任能力提升”两大培训体系,全面夯实其职业素养。
“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”聚焦于“深耕课堂”。通过组织学习《铜陵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》、开展集体备课、举办公开课、教学诊断等活动,引导新教师深入研究教材、学法和课堂管理。
9月17日的教研组长及高三备课组长专题会议上,学校明确要求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,并强调各备课组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,这为新教师的规范起步和快速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。随后举办的“青蓝工程”公开课周,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,十名青年教师登台展示,各学科组及时组织专题评课,既有温暖的鼓励,也有深刻的思辨,有效淬炼了新教师的教学技能。
“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”则着眼于“育人艺术”。在9月10日举行的“青蓝工程”启动仪式上,学校不仅为教学师徒结对,也为班主任工作配备了导师。政教处副主任汪永忠详细解读了《班主任师徒结对实施方案》,青年班主任代表左满霞老师表达了虚心求教、快速提升班级管理能力的决心。双线培训并进,确保了新教师在教学与育人两条战线上都能得到系统、专业的指导,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推动持续成长的关键。学校建立了“双考评”机制,通过校内导师的“月度考评”和市一中专家团队的“学期考评”,实现对成长过程的动态监测与精准反馈。
校内结对的指导老师每月对新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考评,内容涵盖教案撰写、听课记录、作业批改、学生反馈等方面,形成“月度跟踪”报告,及时发现问题,调整帮扶策略。这种高频、细致的考评,如同成长路上的“GPS”,确保新教师每一步都走得扎实、方向正确。
